|

向亮華在象鼻嘴村幼兒園,向迎面走來的小朋友鞠躬問好。新華每日電訊 吉玲 攝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吉玲 袁汝婷
象鼻嘴村的清晨是被向亮華喚醒的。
每天6點半,向亮華準時走出家門,步行5分鐘,來到村圖書館,打開電腦里早已準備好的廣播內容,伴著村舍的雞鳴,全村的喇叭響起《弟子規》《千字文》等經典誦讀文章,山谷間回音裊裊,農人漸次早起出工,孩子背著書包走進學校。
今年61歲的向亮華,4年前從衡陽一家央企退休后告老還鄉回到闊別近40年的象鼻嘴村。象鼻嘴村,位于湖南省張家界市,山清水秀環境優美。向亮華最初想法是回老家練練字,鉆研鉆研《群書治要》,修身養性,頤養天年。但當他騎著自行車到附近的村莊轉悠后發現,現在的農村存在麻將成風、精神文化荒蕪的情況。問個路,人家愛理不理;借支筆,滿村跑;一個村,一年到頭開不了一個會,文化活動幾乎為零。偶爾搞個文化下鄉活動,無非就是放個電影,而屏幕下卻空無一人。
“這種形式化的文化下鄉有什么用?怎樣讓農村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健康豐富起來?”1975年就考取大學離開象鼻嘴村的向亮華,開始思考怎樣讓傳統文化回歸他熟悉而又陌生的鄉村。這個想法,與象鼻嘴村黨支部書記向平華“文化強村”的想法一拍即合。
全國人大代表向平華是向亮華的弟弟。今年全國兩會上,這個來自基層的人大代表介紹本村改變農民“富了口袋貧了腦袋”的經驗,受到與會代表和中央領導的點贊。他的想法是,要把象鼻嘴村建成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試驗田。
近兩年來,在張家界國學教育研究會支持下,象鼻嘴村舉辦了幾十場孝道、女德、幸福老年等主題的傳統文化課程,創辦了頗具傳統文化特色的幼兒園和文化養老院,組建老年藝術團、腰鼓隊、龍船隊、連續幾年舉辦村民自導自演的春節聯歡會。
接受傳統文化熏陶的象鼻嘴村發生了很多變化,以前學生碰到外人會粗口罵人,但現在都變得懂禮貌,老百姓都習慣了見面鞠躬問好,以往沒叫一聲爸爸的兒媳婦叫爸爸了,總挑婆婆錯的李女士給婆婆磕頭認錯,還給婆婆置辦冰箱、洗衣機……
如今象鼻嘴村村民都習慣了見面鞠躬問好
雖時隔數年,但向亮華依然清晰地記得第一次給村里的黨員、組長講授傳統文化課時的情形。走上講臺的向亮華首先深鞠一躬,下面的人一愣,轉而哄笑:“向老師,你又沒犯錯,給我們鞠什么躬?”
“只有低下頭,人的謙卑之氣才會上來。”向亮華想用身體力行的禮儀感染身邊的人。他見到3歲的小朋友,照樣彎腰鞠躬問好,一米八的高個兒頭低得和小孩子臉蛋一般齊。
剛開始,很多人覺得向亮華“傻,有病”,但如今,象鼻嘴村村民都習慣了見面鞠躬問好。記者在村里調研期間,在小學做飯的阿姨見到記者,也都大大方方鞠躬問好。
2013年年底,張家界國學教育研究會面向村里的老人舉辦了一期“幸福人生講座”,將老年人拉進課堂,當中重要一項就是講授《弟子規》。村里很多老人一輩子也沒進過教室,很多人都不知道《弟子規》為何物。
年過八旬的李華山老人視力不好,走路都需要人扶,但還是被向亮華拉到課堂上。李華山沒讀過書,“聽說課上要講《弟子規》,我還琢磨這是哪三個字哦。”
起初上課的人很少,只有本村的四五十人參加。李華山盡管人進了教室,心里卻疑慮重重,因為當時村里有傳言說,向亮華是在“搞邪教”。但慢慢地,很多外村人聽到好評后也都湊過來,人數增加到七八十人。
“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2014年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說。
喜歡關注新聞的李華山聽到這個新聞后,“才終于放下心”。
以前學生碰到外人會粗口罵人,但現在都變得懂禮貌
每天在村圖書室播放完廣播后,向亮華第二個要去的地方就是村小學操場東邊的幼兒園。
這個不大的幼兒園從布局到教學內容無不體現著圣賢的教誨。大、小班的教室墻壁掛著一米多高的黑白孔子像。外圍墻上寫著“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大字,還畫著八卦方位圖、八卦次序圖、洛書等圖案。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