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屯街道鄰里中心的老年大課堂正在上課。朝陽報記者宋思沐攝
象棋、繪畫、手工、舞蹈、老年課堂……日前,大屯街道正式啟用了首個綜合型的鄰里中心,在這座占地面積約為800平方米的建筑內,囊括了十幾種社區居民喜歡的文體活動,同時還納入了素質教育、志愿者培育等社區工作。用居民趙增和的話說,“這座樓滿足了我們對社區文化生活的一切需求。”
日前,鄰里中心內的老年大課堂開課了,我們來感受一下這座綜合型鄰里中心的魅力所在。
合理分類 讓居民“按需索取”
雖然上課時間是9點鐘,但剛過8點半,教室里已經坐滿了第一期上課的學員。給大家上課的老師來自北京大學,第一堂課講的是關于心理調節方面的內容。來自安逸社區的王桂華老人就是老年大課堂的第一批學員,“我告別課堂有幾十年了,現在特別珍惜能重回課堂的機會,我們人老心不老,很希望可以借助這些課程提升自己,不能因為年齡大了就跟社會脫節。”
雖然老年大課堂第一批學員只有20人,但是報名的居民遠遠超過了這個數,鄰里中心考慮到居民水平的不同和教室的大小,將報名的老人進行了分類,讓大家可以在最適合自己的課堂里學習需要的知識。
街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之所以將這里設計成文化活動中心,主要是考慮到周圍社區的居民類型和需求。比如鄰里中心所在的安逸社區,中老年居民所占比例很大,他們缺乏集中開展文體活動的場地。如今,街道整合轄區資源,將原安園市場升級改造為鄰里文化活動中心,服務范圍輻射到安逸、秀雅、嘉銘園等幾個社區。
據了解,鄰里中心在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了居民需求多樣化的問題,為了滿足居民不同的文化需求,鄰里中心將各種文化項目進行了科學的劃分。比如音樂、舞蹈等熱鬧點的項目的活動場地都安排在了一樓,繪畫、手工、講堂等較為安靜的項目都安排在了二樓。科學的前期規劃有效避免了日后居民活動時的不便。同時,鄰里中心還根據居民的需求反饋定期組織活動,讓居民才藝得到展現的機會。
很多居民都對鄰里中心另一個貼心的設計稱贊有加,那就是位于一樓的便民服務店。在鄰里中心一樓的西側分布了便民菜站、水果店、肉食店、主食廚房等便民小店。“來這活動的多是中老年人,大家參加完活動還能順便在這買點東西,這個設計太貼合我們的需求了!”張增合大爺說。
個性化服務 滿足不同年齡層居民
這樣貼合居民需求的社區服務站并不僅是這一處,2013年6月奧運村街道開辦了全市首個“鄰里驛站”,不僅免費為居民提供活動場地,還有社區服務站、社工和社會組織“三社”聯手,提供親子沙龍、幼兒營養配餐、接孩子放學等服務。
緊鄰北五環的雙泉社區下轄澳景花庭、融域家園等11個小區,共有住戶1.2萬人,雖然社區服務站能滿足居民的日常需求,但是包括幼兒早教、小學生托管等在內的多項服務卻長期缺乏。
2013年,奧運村街道出資從一位居民手中購買了一幢兩層小樓,占地面積300余平方米,經過重新裝修和改造后變成“鄰里驛站”,由社區服務站、社工、專業社會組織聯手,面向社區提供親子沙龍、幼兒營養配餐、接孩子放學等特色服務,每天上午9點至晚上9點對居民免費開放。
步入其中,樓下淡雅素凈,棋牌室、圖書閱覽室、剪紙屋相鄰,老人們讀書、下棋、剪紙,各得其樂;樓上裝修以紅、黃、藍等色調為主,設有多彩童貝貝屋、快樂成長營、四點半課堂等場所,隨處可見的毛絨玩具、軟體積木、手敲琴吸引了不少幼兒駐足。多彩童貝貝屋的5名老師開設了親子班、美術班、繪畫班、幼兒營養餐搭配等課程,白天主要招收0到3歲的學齡前兒童,傍晚則面向小學生。下班較晚的家長將孩子寄放在這里,社工和志愿者還負責接孩子放學和輔導功課。節假日期間,孩子們還能體驗乘車、購物等實際生活技能。與一般的培訓班不同,這里提供的都是公益性服務,所有課程均免費向雙泉社區居民開放,僅收取餐費和材料費,有需求的家庭前往居委會報名即可。
近年來,朝陽區的社區服務站通過對所服務地區居民的年齡層次和需求的定位,不斷對自己的服務內容進行科學的規劃和提升調整,力圖通過多樣化和個性化的服務方式讓社區服務站能更好地貼合朝陽百姓的生活需要。(朝陽報)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