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全國城市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日益突出。根據大連市養老福利協會的最新調查,城市空巢老人已達到老年人總數的64%,隨著獨生子女父母進入老年期,這個比例還將提高。對此,市政協委員對大連養老問題進行了多方位關注,目前,市民政局已制定相關規劃,多項舉措提升養老服務。
今年6月,西崗區老年人綜合服務中心正式運行。在這里,老人可以和專業的老師學習繪畫技術。半島晨報、海力網攝影記者張騰飛
【委員提案】
“空巢老人”服務供需對接錯位
由于運營機制比較單一,提供服務品種少,這些年各社區服務“空巢老人”出現了“高端不需要、中端用不起、低端不夠用”的怪現象。也就是說,針對低收入“空巢老人”的免費服務供不應求,針對中高收入“空巢老人”的有償服務卻不受歡迎。盡管“空巢老人”對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大,但大多舍不得花錢買服務,造成供需對接錯位現象比較突出。
市政協委員劉增良建議:政府有計劃地拿出一部分公租房指標,建造老年社區,入住老年社區的應以空巢老人為主,以租住的形式,租金高于普通的公租房,以小戶型為主,讓空巢老人居住在這樣的小區里,有益于老人克服孤獨感,也益于老人健康。
老年社區房屋建造應滿足老人的特殊需要,有呼叫系統、無障礙設施,社區設有公共活動中心、醫療衛生所、購物服務站等。社區老人服務(有償服務)應以自愿為主,社區可以給老人提供安保、家政、應急服務,建立老年人食堂。社區也可組織空巢老人參加一些適合老年人的體育、文藝等娛樂活動,讓空巢老人感到“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讓老人不再孤獨。
應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現在許多失能老人護理大部分還是靠家庭解決,現階段失能老人的護理壓力主要壓在家庭身上,特別是失能老人的老伴身上。而一些養老機構負責人表示,照顧失能老人工作量大,特別容易出現意外,養老機構往往不愿接收入住前已失能的老人。
劉增良建議:首先政府應建立失能老人特別是失能“空巢老人”重點保障機制。政府可以借鑒美國的做法:一方面為失能老年人提供政府補貼,由其自主向社會購買日常護理服務;另一方面,以政府采購的形式為失能老年人提供社區服務。政府在財力方面應設立專項資金,確保為失能老年人提供一定的貨幣補貼。政府還應設立對失能老人的專業化養老機構,或明確部分養老機構收住失能老人的職責,改變當前失能老人求“住”無門現象。
其次,探索建立失能老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政府應加緊研究和探索強制性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并可在部分發達地區先行試點、探索經驗;也可從商業保險起步,待成熟后再逐步轉型。第三,建立養老機構意外傷害保險制度。根據養老機構入住老人情況,設計相應的公眾責任險種,分散養老機構老年人意外傷害事件的責任風險。保險費用可由政府、養老機構、入住老人共同籌資。第四,制定包括老人失能標準、養老護理機構建設標準、失能老人經濟評估標準等。
數字
大連市早在1987年就先于全國13年進入老齡化城市行列。
截至2012年,全市共有60歲以上老年人117萬,占戶籍總人口的19.82%,比2011年增長0.97個百分點。目前全市共有城鄉各類養老機構297所、社區養老服務中心255所,養老床位達3.6萬張,提前完成國家和省“十二五”規劃目標。
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城鄉養老床位總數達5萬張以上,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45張左右;
“十二五”期間,將在養老服務業發展上投入6億元,平均每年投入1.2億元。
【部門答復】
興建255所社區養老服務中心
●興建社區養老服務中心
按《大連市城鄉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建設發展三年規劃(2010-2012年)》的安排,采取區市縣或街道(鄉鎮)投資、社會力量興辦、現有養老服務機構拓展功能等多種形式,按照每2000名老年人1所、建筑面積200平方米的標準,在全市城鄉社區(不含農村區域性敬老院覆蓋的社區)興建255所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具備日間托老、家政、康復、應急服務及老年活動、學習的功能,尤其突出日間托老、上門服務,解決老年人就餐問題,為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提供無償服務和優惠的有償服務。
●農村常年病人將享“免費托管服務”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