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記者 楊育才
“往這里切,對不對?”“不對?!薄谏虾@夏甏髮W“中西特色點心”課堂上,高級廚師陳黎一邊示范,一邊向學生提問。坐在她面前的40多名學生,大多是白發蒼蒼的老人,其中不少人都有多年的學齡,卻始終不肯畢業,85歲的蔣志雯,在上海老年大學就已有20年學齡。
記者日前調查發現,像蔣志雯這樣“不愿畢業”的老年大學學生,在上海市級、區縣級以及街道老年大學中都有不少,有的老人已經在老年大學學習了十多年。而另一個方面,社會上不斷增加的老人急著想進入老年大學繪畫、攝影等一些熱門專業,即使排隊有時候也擠不進去。
四五年不畢業的很常見
像蔣志雯這樣“戀?!倍辉府厴I的老人,在上海的各所老年大學里還有很多,四五年不畢業的很常見,一上就是十多年的也不在少數。
上海老年大學教務長呂倫渝說:“老人上學,除了知識需求,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需求。學校里氛圍好,好多老人上一天課,能開心一個星期,而且這里還有他們的展示舞臺。”
據了解,經過前幾年的擴容,上海市級老年大學目前已有4所,其中上海老年大學還開設了20多所分校,全校在學學員有5萬多名。此外,很多街道、社區也都開辦了各種老年學校。但面對老生不愿畢業,新生難以入學的局面,上海的老年學校仍然無法滿足老人的入學需求,特別是攝影、繪畫等一些熱門的專業,即使提早報名也未必能進班學習。
學費低廉也是老年人熱衷上學的一個原因。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老年學校中,鋼琴和外語的學費較高,每個學期200—300元左右,12—16次課,每次課的費用不到20元,還不及少兒鋼琴培訓費用的零頭。
分流學生治標不治本
“我們現在處于兩難,盡管招生簡章上有報名條件:退休,身體健康,高中文化水平,80歲以下。但老人來報名時,即便有些條件不符合,我們也不好拒絕?!眳蝹愑逭f,市級老年大學的硬件和師資都比較有保證,因此很多老人都慕名而來。
“僧多粥少,那就只有分流?!眳蝹愑逋嘎叮虾@夏甏髮W將老年教育分為三個層次:課堂學習、社團沙龍以及社區活動?!氨热鐢z影課,拿到結業證后就沒必要重復聽了,就參加攝影沙龍,只要有活躍的老人來牽頭,一樣可以組織很多活動,但不再占用學校的課堂和師資,新的老人才能進來?!?/p>
在平涼路街道老年學校,除了成立和課程銜接的沙龍之外,校長張立清還將老人組織成志愿者互助組織。如今,在平涼路街道老年學校的1700多名學員中,已經有400多名志愿者。張立清說,老人也樂于做志愿者,他們需要社交,老年學校和志愿者項目為老人提供了社交平臺。
在業內人士看來,分流只能治標,更好的辦法是發展更多更好的老年學校。
面臨師資和資金難題
據了解,目前老年學校大概分為市級老年大學、區縣級老年學校、街道老年學校。市級老年大學、區縣級老年學校畢竟數量有限,街道老年學校發展也困難重重。
“老年教育,基本是公益性的,學費低廉,所有的學費都只用來支付老師的報酬,其余的房租、水電費都由街道補貼。”張立清透露,街道老年學校的老師,大多是具有奉獻精神的志愿者。
平涼路街道老年學校,分管機構是老齡委下屬的老齡教育小組辦公室,屬于民政系統,基本沒有下撥給街道老年學校的經費;而市級老年大學以及社區學校,則屬于教育系統,教育費用相對充裕些。
教育資質成為困擾街道老年學校的“魔咒”。按規定,以“學?!惫诿臋C構都應歸教育部門主管,但街道老年學校在開辦時因為場地、師資等條件不達標,無法取得教育資質。學費發票,是這一問題最為直接的顯現。在平涼路街道老年學校,近一半學員的所在單位能為他們報銷部分學費。但學校在開具發票時遇到難題,因為學校沒有資質,只能向學生提供老年協會的發票,再蓋一個老年學校印章?!斑@是不得已的辦法,已經向上反映過多次,希望能盡早得到解決?!睆埩⑶逭f。
[案 例]
20年學齡學生:上一天課,能保持一個星期好心情
自從進入上海老年大學后,蔣志雯就一直沒有“畢業”,“古詩詞、古文閱讀與欣賞、書法……學了多少門課?我都記不清了,哈哈!”
蔣志雯的家離南塘浜路上的老年大學很近,走路不超過20分鐘,每周四上午和周五下午,她都會準時到校。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