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中國杭州國際教育創新大會
通訊員 鄭錦杭 曹紡平 孔 莉
記 者 鄒瀅君
本報訊 由杭州下城區承辦的第四屆中國杭州國際教育創新大會上周六開幕。國內外專家探討的第一個話題是“終身學習與社區教育”,其中老人是特別研究的對象。
之前,韓國、加拿大等成人教育專家來到了杭州武林街道安吉社區,把杭州老人的晚年學習生活模式跟國外做了一些對比。
為老人提供職業培訓
韓國崇實大學終身教育系主任、教授、留美博士齊永華教授說,在中國,社區教育傾向于老年人的興趣,比如學舞蹈、越劇等。在韓國,隨著近幾年老齡化趨勢越來越嚴峻,他們的社區教育更多的是提供工作信息、開設職業培訓,使老年人獲得資格證書,幫助老年人安排好以后的生活,從而減輕子女的負擔。
齊教授建議中國的社區教育也可以在開展興趣培訓的同時,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一些職業培訓,解決他們的切實需要。
第三年齡學堂模式
臺灣成人及終身教育學會會長、臺灣中正大學教授黃富順說,在臺灣,終身學習的理念已經推廣了10年左右,成效日漸顯著。現在,臺灣的社區大學主要是為在職人員和家庭主婦等中青年人服務,在晚上開課。臺灣的年輕人已經把上社區大學當成一種時尚和有素質的表現。而老年人可以上老年大學或叫常青學院,一般在白天開課。老人大學和常青學院帶有福利性質,基本上由政府投入。
黃富順教授說,高素質的退休老人越來越多,他們對晚年生活的要求不只限于書法、美術、跳舞、健身等,還希望在未來的生活中實現新的價值。黃教授說,在一些發達國家,全日制大學利用優質教育資源直接面向老人授課,在法國稱為“第三年齡學堂”。臺灣目前正在考慮借鑒這一做法。
老年課堂期待年輕人加入
歐洲成人教育協會秘書長埃利諾·漢斯參觀完安吉社區的“老年學堂”,覺得不錯,并提出一種“平等”理念,“歐洲的社區學院,學生是混齡的,年老的、年輕的可以相互為老師,沒有老師和學生的概念……”他說,這種伙伴式的學習方式也可在杭州應用,這樣能使老年教育更有生命力。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