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趙丹丹本報記者 沈宮石
5月13日下午,在一雙雙充滿好奇的眼神中,蕪湖市延安小學鐵畫社團工作坊首次開課。這是蕪湖鐵畫首次走進學校課堂。 “將鐵畫引入課堂,是為了培養更多熱愛鐵畫的‘小粉絲’,將這一優秀傳統文化技藝發揚光大。 ”學校負責人表示。
活潑生動的鐵畫創始人卡通頭像,深入淺出的鐵畫歷史傳承講解,栩栩如生的鐵畫作品展示—課堂上,與鐵畫相關的各個元素引起同學們的濃厚興趣。在聽完鐵畫發展相關背景介紹后,大家紛紛走到鍛造臺前,在老師指導下,拿起錘子和畫筆親身體驗鐵畫制作的魅力。 “學校從一年前開始籌劃鐵畫進課堂的事,最終與一家鐵畫制作公司達成合作。對方愿意免費給孩子們上課,并在學校布置鐵畫作品陳列室。”延安小學校長刁玉梅說,鐵畫是蕪湖歷史文化的一張“名片”,讓鐵畫走進學校課堂,希望能從小培養孩子們對鐵畫的興趣和親切感,傳承祖國優秀文化精髓。
蕪湖鐵畫迄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其“以錘代筆、以鐵代墨”,既具國畫的神韻,又具雕塑的立體美,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濃郁的中華文化特色,被譽為“中華一絕”。 2006年5月,蕪湖鐵畫鍛制技藝經國務院批準,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省工藝美術大師、蕪湖鐵畫行業協會副會長邢后璠是工作坊的主講教師,在這位有著30余年鐵畫鍛制經驗的大師看來,由于種種原因,對蕪湖鐵畫真正了解或者感興趣的人并不多。 “近幾年鐵畫藝人‘斷代’現象比較嚴重,目前從事鐵畫鍛制的只有100人左右。希望全社會一起努力,改變鐵畫技藝傳承乏人的困境。 ”邢后璠告訴記者,為給孩子們上好鐵畫課,自己提前大半年準備“走近鐵畫”課件制作,對引用的史實反復求證,并制作激發小學生興趣的卡通標識、鐵畫作品等。通過鐵畫進課堂,培養鐵畫“小粉絲”,讓更多的人了解鐵畫、愛上鐵畫。
刁玉梅告訴記者,今后鐵畫社團工作坊成員每兩周上一次鐵畫課,聽老師講解鐵畫“品、玩、創”知識,學習鐵畫制作基礎工藝,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把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