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們擺放點燃的蠟燭。 昨天傍晚5點50分,江東門小學、南京曉莊學院、南京中醫藥大學等學校的100多名學生手托蠟燭,在肅穆憂傷的樂聲中,緩步走進祭場。晚上6點,燭光熒熒的隊伍里,有的只是靜默,所有人都在這清冷的冬日夜晚為77年前的遇難同胞默默哀思,上了一堂生動的歷史課。
身穿護士服,頭戴護士帽,腳穿白色單鞋……來自南京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的50名大四女生,以這樣的裝扮,手捧蠟燭出現在燭光祭現場。“我們是未來的白衣天使,穿上這套服裝來祭奠亡靈,更有神圣感。”女生于義梅說,高中時代,老家在鹽城的她只是從書本上了解了一些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來南京上大學后,有機會走進了紀念館,那種感受很震撼。“今天站在這個祭場,看著燭光,回想歷史,感覺肩上多了一份責任。作為未來的醫務工作者,救死扶傷的使命感也更強烈,這會激勵我們在未來的日子不斷奮發向上。”
在曉莊學院學生代表隊伍里,穿著黑色外套、個子高高的男生邱陽很顯眼。“在我三年級那年的12月13日,當電視里介紹南京大屠殺時,我的奶奶告訴我,她的媽媽經歷了那場大屠殺,親眼見到日軍燒殺搶掠。”邱陽說,當時自己還小,似懂非懂,只知道奶奶說起這段歷史時,心情很沉重。如今能走進紀念館參加燭光祭,悼念亡靈,祈禱和平,特別珍惜這樣的機會。“以后我也會把這段歷史告訴我的孩子,讓他們一代代傳下去。”
人群中,扎著馬尾辮的小女孩張偲琪,手捧蠟燭,喃喃祈禱,燭光映襯著她稚嫩的面龐。來自南師附中樹人學校附屬小學的她,和同學徐天昱一道,在家長帶領下自發來到燭光祭現場。平日里活潑好動的兩個孩子,昨晚在隊伍中一直緘默不語。
“孩子們此前只是在電視、書本看過南京大屠殺的內容。今晚把他們帶到這里,相信他們會有更深刻的體會,會更珍惜現在的和平生活。”張偲琪的媽媽說,“為了讓孩子參加燭光祭,我把孩子輔導班的課程調到了明天,我覺得今晚這一課比其他任何課都重要。”
“下午5點半,同學們就來到了這里。”江東門小學五(4)班班主任曹阿娟說,在國家公祭日之前,孩子們在學校里都學習了南京大屠殺公祭讀本,對這段歷史有了更多了解。來到國家公祭日燭光祭的現場,對孩子來說更有著特別的意義,這樣莊嚴肅穆的環境,會觸動很多同學的心靈。
“有孩子問我,為什么有些日本人不承認他們的暴行;有孩子說,要好好學習,將來讓祖國更加強大。”曹阿娟說,每當聽到孩子們說這些話時,她就覺得讓孩子們了解和銘記這段歷史有多么重要。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