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程時培4月18日網友爆料,信陽潢川彭店中學男老師和女學生互毆,該視頻在網絡上迅速傳播,引起巨大爭議。潢川縣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昨日通報稱,此事系教師王某因學生課堂上大聲喧嘩,前去制止,學生出言沖撞老師,繼而發生肢體沖突。
昨日,河南商報記者獲悉,“被打”學生身體健康沒有受到影響,學生與家長已對當事教師表示諒解。王某已被學校責令停課,等待進一步調查處理。
視頻
男老師與女學生起沖突
4月18日早上,網友@靜候妳的溫柔將打架視頻發布到了新浪微博上,引起轉發和討論。
在這段長52秒的視頻中,課堂上,男老師正在一名女學生的身邊說著什么,女學生突然大喊一聲“滾”,男老師于是將手中的書本摔打在其頭部,女生站起來反擊,隨后沖突升級。
雙方發生肢體沖突后,幾個男生走到講臺附近“勸架”,一名女生趴在課桌上哭泣起來。由于視頻中聲音雜亂,記者并未聽清過多語言。
這無疑是18日、19日網絡上最火熱的視頻之一,包括人民網在內的眾多媒體微博紛紛轉載,數以萬計的人參與討論。譴責當事老師失德,想要人肉搜索他的評論不少;覺得學生囂張,為老師叫屈的言語同樣不少。
回應
學生課堂上喧嘩引沖突,當事教師已被停課
老師和學生為何會在課堂上大打出手?
昨日下午,潢川縣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就此事發布官方通報,通報稱,此事發生在4月17日下午,經潢川縣教體局調查,此事系教師王某因學生小玲(化名)課堂大聲喧嘩,前去制止,小玲出言頂撞老師,雙方發生肢體沖突。
通報中稱,當事學生身體健康并沒有受到影響,學生和家長已對當事教師表示諒解。
潢川縣教體局表示,該事件中教師未能對學生的課堂違紀及辱罵教師行為進行冷靜處理,有違教師行為準則。目前,學校已責令當事教師停課。
爭議
批評教育的手段,該不該包括體罰?
昨日,省內一位山區小學的王姓校長接受河南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此事,對只對教師進行處罰的做法感到寒心。
王校長說,體罰學生是法律禁止的行為,作為教師他們都十分清楚。但是,在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中,當道理和情感都發揮不了作用的時候,這是一項不應缺少的教育手段。
省內另一名老師也表示,“在中國當下的一些中小學校,班主任(更別說其他老師)已經失去或者部分失去了批評教育學生的權利。”
“不要說打,你有時候多罵幾句都是錯。”這名老師稱,從教育局的要求和為自己的利益考慮,他們都已經不會再體罰或者嚴格要求學生。
而相對于教師們的委屈,有學生表示對體罰的深惡痛絕,“懲罰也不能是屈辱。”一名大四女生表示,自己中小學的時候多次被打,才造成了現在自閉、膽小的性格。
觀點
嚴防教師體罰
要讓同行評議、家長監督
近年來,人們把教師體罰學生事件,歸咎于少數教師師德低下,但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根本原因在于兩方面。
其一,由于投入不足,導致教師隊伍良莠不齊。其二,中小學和幼兒園實行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學校辦學對上級負責,避免老師體罰學生,往往依靠行政禁令,發文禁止體罰行為等,或者要求教師自律。但這除了增加教師的焦慮外,效果并不好。
“有效避免教師體罰學生的做法,應當是在教育教學管理中,引入同行評價,以及家長委員會監督、評價。”熊丙奇說,前者讓教師安心教學事務,有合理的教育自主權,不被非教育教學事務分散精力;后者則讓學校真正重視學生權益,為保障學生權益而完善學校教學設施,提供更好的教學服務。
近年來,福建、重慶等多地均出臺文件,規定將“嚴肅處理”體罰及變相體罰學生的教師。然而,對于“體罰”與“適當懲罰”的法律界定,在我國仍是空白。(來源:大河網-河南商報)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