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命教育與高效課堂
2006年,由我主持研究的省級教科研成果——構建“五步探究教學”模式,明確提出了構建“生命課堂”的課堂目標。之所以今天再次提出,是因為我認為:教師、學生是學校中鮮活的生命個體,呵護自然生命、完善社會生命、涵養精神生命是生命教育的主要內容,實現“教師幸福、學生自信”是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標,為了生命的完善與美好應是教育最大最持久的價值追求。
開展生命教育,我認為應該從三個層面進行:構建生命課堂、建設生命校園、開發生命課程。
學生的主要生活是校園生活,校園生活又主要是課堂生活。因此,處于生命成長可塑性最強的學生時代,學生在校園里過著怎樣的課堂生活,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他一生的生活品質。假如我們的學生總能在課堂中學有所獲,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能深深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那么我們就可能培養出學生有尊嚴的生命狀態。相反,如果學生在課堂中總是遭遇忽視、訓斥甚至羞辱,那么我們的學生就可能形成冷漠、粗暴甚至逆反的畸形人格。
構建富有生機與活力的生命課堂,發掘課堂中每一個生命個體的潛能,是生命教育在學校得以落實的主要途徑。因為生命課堂突出強調合作、交流與探究,是點燃喚醒的課堂,是心靈碰撞的課堂,是快樂主宰的課堂,是感受愉悅的課堂,是理智挑戰的課堂,是綻放智慧的課堂,是靈動開放的課堂,追求用生命呵護生命,用生命溫暖生命,用生命撞擊生命,用生命開啟生命,用生命燦爛生命,用生命滋潤生命。
2013年8月份以來我們推行的高效課堂建設,以“小組合作學習”為課堂教學載體、以“五步三查”為課堂教學基本流程,對它的理念、做法和要求,我完全贊同。因為一直以來,我所追求的生命課堂和今天的高效課堂有著異曲同工、相得益彰之妙。
具體表現在:
1.兩者都以學生為主體,尊重了學生的天性。都要求教師精簡講授時間,提供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們自己學會選擇、策劃與設計,為學生們創造出了自學、操作、思考、表達、交流、展示、質疑、反饋等更多的表現機會和展示平臺。
2.兩者都讓學生享受到了適合自己的課堂學習和體驗形式。通過為學生提供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學習、交流和展示方式,并在時間和空間加以保障,使學生們可以盡情釋放自己的生命潛能,彰顯自己的生命魅力,實現了課堂上活力四射的生命狀態,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3.兩者都奠基了學生生命個體的成長和未來。長期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習慣和氛圍,喚醒了學生身上的人性之美、人倫之美和人道之美。潛移默化之中,他們在鼓勵中建立了自信,在合作中學會了誠信,在欣賞中贏得了自尊,在原諒中學會了寬容,在分享中學會了給予,在信任中學會了自律,在困難中學會了互助……其生命之旅也會越走越寬廣。
高效課堂是對生命教育的踐行。打造高效課堂,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生命對于教育的期盼。
二、高效課堂建設
全面推進高效課堂并不是各項工作齊頭并進,每個階段都有這個階段必須要解決好的主要問題,抓住這個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才能保證下一階段工作的順利開展。而依據理念變觀念、觀念變方法、方法變文化、文化變信仰這一認知發展過程,我們在高效課堂建設過程中依次側重了制度建設、硬件建設、教師培訓、導學案的編制、學生小組建設、教師能力再提升、師生發展性評價幾個方面的研討和實踐。
(一)制度建設
課改初期,我們在長期的思考和總結中,結合省內外課改先進學校經驗,制定了《高效課堂集體備課制度》、《高效課堂領導反思會制度》、《課改教研質檢工作管理辦法》、《小組合作學習管理辦法及獎懲機制》、《評選課改“先進學區部”、“先進教研組、備課組”、“課改標兵”、“課改先鋒”、“課改精英”的管理辦法》等9個專項制度,涵蓋高效課堂建設的方方面面。
制度是一種規范,更是一種引導。我們成立了教師三大中心,成立了教研部、質檢部,建立了反思機制,領導周一、周三定期召開工作反思會,堅持教師日反思、教研組周反思、集體研備前必須先就學情進行反思;建立了質檢標準,堅持了“二級質檢”,即質檢部隨時質檢,領導分組專項質檢。領導通過聽課、轉課、走課、評課發現問題、反饋問題,解決問題。
(二)師資培訓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