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青春學堂”第四季上周日啟動。
上周六,在南山區西麗果場,9個班級,200多名青年共同參加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開學典禮。一場戶外集訓加野炊,正式拉開“青春學堂”第四季的序幕。“青春學堂”經過兩年多的探索,已經陸續開設了14個班級,今年新開幕的青春學堂共計9個班,參與人數200多人,學業時間共計3個月,課程涵蓋青年創業、禮儀培訓、職場心理、新媒體技術等內容。
助力青年提升 青春學堂不設門檻
“我參加青春學堂,是為了打發周末的時間”、“我來這里是為了釋放工作壓力”、“我是單身,我來這里想交新朋友”……在西麗果場的開學儀式上,每個學員都登上講臺,講述自己參加青春學堂的目的,一張張年輕的面孔彼此相互熟悉著,一個公益性的學習平臺,重新讓來自四面八方的青年學子集聚一起。
何漢良是上屆參加青春學堂的學員,這一學期,他作為“師兄”分享了自己在青春學堂的收獲,并分享了創業路上的一些經驗。“我也是個宅男,下班和周末就愛呆在家,很少出門,偶然了解到這個學堂,就加入進來了。”通過3個月的學習,想創業的他成立了“光影攝影工作室”,業務就是為淘寶網、當當網、亞馬遜等電子商務網站拍攝商品展示圖片。在青春學堂學習的日子里,一些創業課程讓他受益匪淺,并結識了不少創業伙伴。
創業課程,是青春學堂課程內容的一部分。根據團區委面向南山40家非公有制企業的青年開展的調查研究,轄區企業青年中最受歡迎的前三位培訓項目是技能培訓、禮儀培訓和心理咨詢。在社交方面參與度最高的社交圈子是同學圈。在這一季“青春學堂”培訓中,團區委從幫助青年增長閱歷、擴展視野等目標出發,對課程進行了精準的定位和功能規劃。而創業就是其重要內容。
據悉,這一期青春學堂將在街道和區青少年活動中心開設“青春合伙人創業系”、“漫生活青春文化系”、“青年職業生涯成長系”三大品牌課程。這些課程的老師主要來自于南山黨員志愿者講師團、騰訊學院、深圳航空公司等優秀的專業人士,以及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的志愿者講師。目前已經招募到公益講師126名,穩定的師資促進了青春學堂的可持續發展。
“我們將建立覆蓋青年學習需求的‘服務項目菜單’,為南山青年打造多維度指導型、學習成長型、交流互助型的全新社交平臺。”團區委的工作人員張剛介紹。
為了配合學員的創業需求,南山區團區委不斷整合黨政機關、高校教育、企業等資源,同時與深圳“圓夢計劃”、“展翅計劃”、“青春驛站”以及南山區“青年人才計劃”、“國際大學生創新驛站”、“志愿者之區”建設等項目對接,以資源信息整合凝聚更多青年和青年組織,實現青年間的合作、聯動。
課程學員定制 自助管理推動班級良性運轉
青春學堂作為一個沒有圍墻、沒有門檻的校園,已經成為南山青年學習求知,提升自我的公益性平臺。為期3個月的課程學習,在沒有硬性約束的情況下,是否能夠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團區委的工作人員介紹,課程的內容是否精彩,能否滿足學員需求,是課程持續推進的關鍵。
以往三期,多是根據志愿者講師團的情況進行課程安排,再發動青年學子參與,這種被動選課的方式在推進過程中,遇到了學員中途退學或者曠課等情況。為了發揮青春學堂公益性的功能,這一期,青春學堂根據青年實際需求,開設專業類和通用素質類兩大類課程,涵蓋創業、禮儀培訓、職場心理等多個方面。
“我們從運營初期自上而下的課程設置,調整為自下而上的課程設置,建立覆蓋青年學習需求的‘服務項目菜單’,供青年自主選擇創業、職場、生活等課程,實現了興趣驅動型課程。”團區委書記劉菲菲說。
記者了解,這期青春學堂共計有9個班級,覆蓋南山8個街道,團區委負責青春學堂項目的統籌架構設計、規劃和協調。而各個街道團工委則負責聯絡場地、協助構建班委,搭建青年團體參與社會治理服務的各種平臺。據悉,每個班級均自選班委,以班委制為基礎開展各種活動。
“每個班級重在強調集體責任感,青年學生比較注重圈子文化,通過各種活動,對每個班內的青年進行細分,積極形成各種興趣圈,比如創業圈、戶外圈、讀書圈等。通過圈子文化實現青年的自我管理和互動。”蛇口街道團工委人員介紹。
為了迎合青年的學習需求,南山區團區委還開發了“青春學堂”微信服務公眾號,運用新媒體技術為團組織與青年、青年與青年之間搭建個性化的移動溝通平臺,目前活躍粉絲6000多人,很多是參與過青春學堂的學子。
劉菲菲告訴記者,今后,青春學堂還將不斷整合各種社會資源,開發青年社會組織新力量,服務青年的各類項目。同時開發“青春學堂”的實用功能,使得整個項目在運作中不斷完善。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