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化粗為細,把紅帽子服務送到宅基。深化服務內涵,細化服務分類,引導鄰里互助。

尊老。西校村現有90歲以上的耄耋老人8名、80歲以上老人87名,平日左鄰右舍都相當關照老人,不時過去噓寒問暖拉家常,形成了輪流照顧的傳統。村兩委班子成員結合送“愛心奶”的機會每月上門探望。“紅帽子”志愿者也專為老人免費提供居家養老、上門理發等服務,使老人能安享晚年,使溫情在宅基涌動。
扶弱。豐富特色工作“紅帽子志愿服務車”的內容、形式,設立調度中心,分門別類進行服務,切實做到群眾有需求,“紅帽子”就有回應。比如:紅帽子服務車隊從2010年6月成立至今,已出車280多次,幫助村民330人次,從出車登記表上,可以看到密密麻麻寫滿了諸如為長期患病臥床的村民更換大型氧氣瓶等免費服務的出車記錄,很多村民出行方面的急難愁問題得到了解決,村民親切地稱其為“愛民車”。
便民。繼續發揮西校“手機報”快速、便捷的特點,定期更新本土村民、外來村民的手機號,每周編寫生活小貼士向全體村民發布,提醒禽流感、高溫、防汛、春耕秋收等階段注意事項,讓全體村民感受大家庭的溫暖。
4.化繁為簡,把民主議事平臺建到宅基。完善組織機構,前移工作重心,實現小區域議事。
自組機構。在村層面建立村民議事中心的基礎上,將議事會建到宅基上,讓各組、各宅基的村民對本組、本宅基事項有知情權、討論權和決定權。各小組宅基課堂議事會是協助村委會開展自治工作的群眾性組織,成員由村民小組自行推薦產生3-5人,設議事長1人,以村民組長、宅基長、村民代表、老干部和老黨員為骨干。
自選議題。議事規則為村兩委、議事課堂成員或本組10人以上聯名可以提出議題,由宅基課堂議事會議事長組織召開會議,村兩委成員可列席參加。議事內容包括涉及本組、本宅基土地征用或流轉方案、宅基地的建設使用方案、民政低保救助、鎮保名額分配和其他群眾意見較為集中的重點、熱點、難點問題以及關系本組村民切身利益的其他事項。議事的小區域化,也便于快速召集、及時商定問題。
自商結果。議事會在村議事中心指導下運作,所議事項,向村議事中心匯報。具體議事時按照“一事一議”、少數服從多數原則進行協商,必要時采用民主票決形式進行決議,并向本組、本宅基村民公示通報。如:該村近期就碰到了五組10戶、十六組4戶未動遷村民阻撓南華公司新址開工的問題。經多番協調和緊急召開宅基課堂議事會溝通協商,議事點成員配合村委會積極宣傳引導,商定了集體捆綁式異地建房方案,有效澆滅了“火藥桶”。又如:以往未經議事討論時,每年臨近春節都有一股民政救助款的“申請熱”,村民把不寫補助申請視作“吃虧”。2014年初,宅基課堂以此為切入點,強化民政救助補助的政策宣傳,對大額醫療補助制定標準,并以告知書的形式讓村民知曉。隨后,由議事會牽頭,對花費大額醫療的低收入家庭、殘疾人家庭、特困戶、獨居戶等家庭進行討論,商定后再逐級上報村委、鎮民政部門進行救助,把有限的救助補助名額真正給到有需要的家庭,體現了鄰里互助、社會關愛,又消除了由于工作不透明而導致的村民與村干部之間的矛盾。
5.化遠為近,把人民調解站設到宅基。“宅基調解課堂”具有流動性,矛盾發生在哪里,宅基調解課堂就設到哪里。
自設主體。以村聘任的“宅基老娘舅”為調解主體,村民小組長、宅基長全面參與,其他熱心、有威望的老黨員、老干部或退休人員輔助參與,每次調解原則上2人一起進行。建立培訓機制,定期組織宅基調解員參加業務培訓、參與案件庭審等,提升工作實戰能力。
自排糾紛。宅基調解員日常定期排查本組、本宅基內的不穩定因素和苗頭性糾紛,及時做好輿情上報,并適時開展法制宣傳,確保一般矛盾有人抓、有人調。
自我調解。分類調解,宅基調解員作為一線“沖鋒員”,在力所能及范圍內化解矛盾糾紛。調解員化解不了,則有三大堅強“后盾”,由該組、該宅基老干部或有威信的老黨員出面調停,協調解決鄰里糾紛等問題,或由村班子解決涉及面廣、共性強的突出矛盾,力爭做到“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如:十二組宅基1205號村民盛忠英房屋西側通道是該組1201-1209號所有村民及親屬多年進出的公共通道,非宅基證使用面積內的土地,但他認為車輛進出影響自家曬場的使用壽命,因此在通道上設置了障礙,影響了小組村民的集體利益。該宅基村民兩次召開小規模議事會議,由議事會成員和涉及的戶代表集體討論此事,依據侵權責任法規定,向1205號農戶發放拆除告知書,責令其限期拆除非法設施。鑒于議事會的決議和周邊村民輿論的壓力,通道障礙問題最終得到解決。
6.化大為小,把公共管理移到宅基。構建三重網絡,通過小平臺管理,確保全村長治久安。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