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乳山市區風景如畫的金牛山公園旁,坐落著一所美麗的校園——市老年大學。走進校園,綠樹成蔭,草長鶯飛,環境優美……校園內每天書聲瑯瑯,歌聲嘹亮,琴聲悠揚,令人神往。
老有所學、學有所獲、學有所樂。近年來,我市老年大學在市委的正確領導和業務上級的精心指導下,科學把握“以人為本”教育理論的內涵,以實現健康老齡化為宗旨,不斷提高全市老年人的整體素質和生活質量,各項工作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新成績,先后獲評“省級老年大學先進示范校”和“全省科普宣傳優秀團隊”等榮譽稱號。
創新管理 讓老年人“老有所學”
“太方便了!現在,在家門口就能上老年大學,不用再坐車跑到市里去聽課了。”近日,下初鎮段家村老干部段云龍高興地說。今年,市委老干部局在下初鎮和乳山寨鎮嘗試開設市老年大學鎮級分校,為居住在鄉鎮的老干部、老年人提供了一個學習知識的課堂、文化娛樂的場所、延年益壽的樂園。
圍繞著教學管理,近年來,市老年大學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創新:實行“政治化建校、科學化管理、人性化服務”管理模式,各項工作日益走上規范化管理道路:全面推行“老年大學學員證”和“老干部活動證”管理制度,既有效促進規范管理、實現活動空間充分利用,又滿足了社會需求,擴大了市老年大學的社會影響;與市圖書館實現了資源共享,除定期更新圖書外,老同志還能上網閱覽38萬冊圖書;成立學員自主管理委員會,充分調動學員的主體作用,提高學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在大學與學員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與紐帶;組織部分教學和管理人員到省內辦學先進的濰坊市臨朐縣老年大學、諸城市老年大學進行參觀學習,開闊視野,交流經驗,每人結合自身工作情況提交了一份調研報告,為促進教學管理科學發展提供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
豐富學科 讓老年人“學有所獲”
“誰說年紀大了就不能學跳舞,就不能登臺表演了?年輕時沒趕上,老了咱可要好好把握機會,再舞一把‘青春旋律’。”市老年大學學員周愛萍告訴記者,“跳跳舞,我都感覺自己變年輕了,身輕氣爽精神好!”
在教學過程中,市老年大學堅持從實際出發,在對老同志愛好進行問卷調查的基礎上科學設置專業,目前共開設書法、國畫、太極拳劍、英語、電腦、電子琴、電鋼琴、交誼舞、健美舞蹈、戲曲、數碼攝影、二胡、京胡、聲樂等26個專業,有40多個教學班,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選聘優秀專業人員擔任大學專業課教師和教務長,現有的25名教師中,有中學高級教師1人、國家一級播音員1人、國家二級演員1人、國家級社會體育教練員1人,威海市攝影家協會、美術協會、書法協會、音樂家協會會員17人。根據學員對專業的新需求,去年,還新增了葫蘆絲、工筆花鳥、啟功書法、形體舞蹈等專業。同時,定期舉辦教學經驗和學習交流會,提高教師業務素質和教學水平,促進學員間的相互學習和提高。
文體并重 讓老年人“學有所樂”
一幅幅剛勁有力的書法,一曲曲婉轉悠揚的樂聲……若不是經人介紹,記者很難想象這些作品竟出自那些“半路出家”的老學員之手。在這里,書法、繪畫、音樂、器樂、攝影、舞蹈等,已經不是老年人打發時間的依托,而且是他們求知學藝、展現自我的有效途徑。
為充分展示市老年大學學員的學習成果和精神風貌,市老年大學每年都會組織系列文體活動,如“三八”婦女節、母愛文化節、慶“七一”、迎國慶、慶新年等文藝匯演,“七一”、“十一”書畫攝影展,門球賽、太極拳展示、運動會等活動;近三年,在省、市老干部藝術節上,我市老年大學師生參賽的文藝、書畫攝影作品獲得100多個獎項;2013年,在全市慶祝撤縣設市20周年群眾演唱會和“母愛頌”消夏晚會老年大學專場演出上,老年大學師生表演精彩,觀看群眾熱贊如潮。同時,市老年大學社團組織在文化惠民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以老年大學師生為骨干組建成立夕陽紅老干部藝術團,每年都深入農村、企業、社區和駐乳部隊慰問演出50多場次;老年大學書畫社積極參與“文化三下鄉”活動,每年為社區群眾免費寫春聯、舉辦書畫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舞蹈班、太極拳劍班的師生在市區各廣場、小區帶頭開展廣場舞和小區健身活動……
現在,市老年大學已經成為全市文化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為推動全市精神文明建設和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做著積極貢獻。(田甜 戴瑛玉 李毅)
編輯:天藍
分享到:
25.7K
【】 【】
乳山網絡宣傳片

五城聯創版小蘋果
仁愛乳山·旅游篇

道德模范表彰會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