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們在涼亭里跟著村里的長輩學習南音 
農家書屋里,大學生鄭杰鵬耐心地輔導孩子們學習。 核心提示
一間30多平方米的小房間,幾張簡單的桌椅,播放南音的電視機和影碟機,擺滿圖書和南音樂器的柜子……近日,德化龍門灘鎮大溪畬族村響應本社聯合有關部門開設“暑期第三課堂”的倡議,在村里的農家書屋為留守兒童開設了“暑期第三課堂”。幾位會南音的老人教孩子們演奏南音,返鄉的大學生輔導孩子們做作業、看書,農家書屋里,老青少三代其樂融融,令人動容。
記者 黃楓 陳起拓 實習生 林小婷 文/圖
青壯年外出打工
留下600老人小孩
大溪畬族村是德化縣的一個偏遠山村,距離縣城40公里,與永春、仙游交界。通往該村的山路可謂十八彎,昨日,我們從泉州出發,走了170多公里,終于來到這個農家書屋。
村里約有2600人,但大多數青壯年都已外出打工,留下600多名老人和小孩。暑假一到,小孩們經常跑到鄉村小道上嬉戲玩耍,有時還在水池邊戲水,存在安全隱患。這讓大溪畬族村的村支書蘭秋華看在眼里,擔憂在心里。
“農家書屋成立于3年前,設在村委會大樓一樓,內有藏書上千本,平時逢周一、周五向村民開放,但前來閱覽的人并不多。看到泉州晚報發出開設‘第三課堂’的倡議以及其他村(居)的成功例子后,我覺得我們可以結合別人的經驗和本村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農家書屋,也為放暑假的孩子們提供一個好去處。”蘭秋華說,他想起去年村里買了一些演奏南音的樂器,加上他自己也會演奏南音,便想培訓小孩子學習南音。于是,他召集了村里一些會南音的老人,組織孩子們來農家書屋學南音,同時,也請返鄉的大學生為孩子們輔導功課。
第三課堂
大學生輔導功課 老人手把手教南音
農家書屋里,一個帥氣陽光的小伙子拿著故事書,正在為3個小朋友講故事。他叫鄭杰鵬,今年剛參加高考,考上了福州大學。今年暑假,他回到大溪村,村里開辟“暑期第三課堂”后,他主動來為小朋友做輔導。“小朋友暑假作業不會做,都會拿來問我。”鄭杰鵬說,他想利用空閑時間多做點有意義的事。
而在離農家書屋數百米遠的一個涼亭里,幾位老人正在教小朋友們演奏樂器。“洞簫應該這樣拿,吹氣的嘴形要正確,來,再試試。”在鄭阿伯的耐心教授下,幾個小朋友學得有模有樣。今年12歲的張麗萍讀5年級,聽說村里辦起培訓南音的課堂,就和小伙伴們來參加了。“現在每天都來學南音,挺有興趣的。”
村委會主任鄭增加介紹,南音培訓一般都在下午或晚上進行,目前已有20多名孩子參加。這些樂器平時存放在農家書屋里,但因為書屋不大,為了不影響有的孩子學習,再加上這里空氣好,因此有時候南音課程就設在涼亭里。
惠及留守兒童
堅持每年舉辦
據了解,這些留守兒童暑假時大多由家中老人照顧。現在,每天早上8點多至晚上9點多,村里的農家書屋開放時,老人們就帶著孫子孫女過來看看書,或者聽聽南音。
“雖然我們南音是業余的,不夠專業,但是我們能給小孩子帶來開心,讓他們的暑假變得更豐富。而且孩子們統一在一起學習,有我們看管,更安全。‘暑期第三課堂’為農村的孩子特別是留守兒童及其父母解決了大難題,非常實用。”蘭秋華表示,以后每年的暑期,他們都會將暑期“第三課堂”辦下去。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