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重慶晚報記者跟隨市教委工作人員走進南岸區5所“身邊好學?!?,了解各自的特色教學。
川益小學:家長進課堂教攝影
把家長請進課堂,充分發揮學生家長的行業優勢,為學生的特長發展和興趣培養提供指導。這個學期,有愛好攝影的家長每周過來為喜歡攝影的孩子們上課;一名學生的爸爸是英國人,每周為孩子們義務教英語口語;會茶道的家長,每周抽半天時間教孩子們學茶藝。
該校每學年舉行體質健康達標運動會,裁判員均由家長志愿者擔任,既讓家長了解學校工作,也向家長傳遞一個信息—孩子要全面發展。
長江初級中學:鼓樂豐富生活
該校90%以上的學生是流動人口子女,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較少。學校設立了不少活動,比如鼓樂項目、版畫學習、手工裁縫課、茶藝等,最受歡迎的是鼓樂項目。曾有學習不太好的男生,通過學習架子鼓找回了自信心。
老師通過器樂去影響學生、帶動學生,幫助他們自我成長,真正體現了因材施教。
學府路小學:大學教授進小學
利用緊鄰重慶交通大學的優勢,開設學府大講堂,邀請大學教授為孩子們做《橋梁上的重慶》《神奇的計算機世界》等科普報告,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中高年級同學還可以走進重慶交大道路、橋梁、河港、航海等實驗室,去了解更深的科學知識。
彈子石中學:實行“分層走班”
該校根據師資、生源的實際情況,對七、八年級語文、數學、英語三科實施分層走班教學。即根據學生的性格、能力、成績等,將學生分為A、B、C三層,每層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測試、評價均不相同,必須與該層次的學生相適應。
校領導介紹,不少同學對某一科學習不感興趣,課堂上積極性不高。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才進行了分層教學,讓學生體驗達標的快樂,增強自信心。
海棠溪小學:教室當廚房
今年六一兒童節,該校開展了“舌尖上的海棠”美食文化節活動。各班借用教室為廚房,在老師和家長的帶領下,同學們紛紛展示自己的看家本領,制作出一道又一道的美味菜肴,各班還布置“賣場”,擺成攤位,輪流拍賣。
一道道菜肴傾注了孩子們的無限愛心,老師們紛紛點贊:“動動小手,美味無限!”
重慶晚報記者 王乙竹 受訪者供圖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