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BC推出了一個紀錄片——《我們的孩子夠堅強嗎?》,講述5名中國老師空投到英國漢普郡一所中學的課堂,給50名十多歲的孩子進行為期一個月的“中國式教育”。升旗儀式、廣播體操、晚自習、罰站……這些在中國學生看起來無比熟悉的方式,在英國學生那里,卻遭遇了嚴重的水土不服。 中國式教育和英國式教育,在課堂上的表現究竟有哪些差異?就讓我們通過這個紀錄片來仔細來研究一下。 每天學習時間:12個小時VS6個小時 在紀錄片中,除了這50名學生外,剩下的學生仍然為英國老師授課。一個月結束后,兩組學生將分別進行數學、自然科學的考試,來看看哪種教學方法更有效,結果會在紀錄片中公布。BBC希望通過這個研究項目,探尋中國高質量的基礎教育能否教好英國學生。 中國老師安排的學習時間表,跟國內學生的上課形式一樣。 在長達四周的時間里,英國學生們每天早上7點要抵達學校,穿上特制的校服,開始一天的課程。課程持續12個小時,晚上7點下課,中間有兩頓飯的時間。學生們每周一早上要升旗,課間要跟著老師做眼保健操,下課后還要打掃教室衛生。老師采用的,基本是大班教學的模式,每個班級50個學生。 但在英國,中小學生的上課時間是從早上九點到下午三點,每個班的人數限制在30人以內,小班一般只有15人。午飯后一般還有一個到兩個小時不等的休息時間。這也就意味著,跟中國學生每天動輒12個小時的課程持續時間相比,英國學生每天的課程持續時間只有6個小時。英國學生課間也沒有眼保健操,而是有一個“咖啡時間”,讓學生們充分地進行課間休息。 授課形式:我說你記VS頻繁互動 上課的時候,中國老師的教學方式,也是傳統的臺上講課,臺下記錄的形式。相同內容,英國老師要花一周的時間講,但是中國老師一天就講完了。英國學生抱怨說:“我們就只是在抄筆記,沒時間理解和消化。”最后他們還得央求英國的數學老師給他們補課。 “中國的教學方法與英國青少年文化和價值觀是相沖突的。我們的學生已習慣于能夠向老師提出問題,他們希望自己的觀點受到尊重。而且,英國學生期望學習的過程多元化。他們不習慣被約束在一個大的集體中,在相同的教室學習內容非常有限的課程。” 博航特學校的校長尼爾·施特羅爾表示。 在英國的中學,除課堂教學外,學生們有高比例的課外實踐,如參觀工廠、大學實驗室、博物館甚至出國交流,到大學旁聽感興趣的課程等活動。課外有一定數量的家庭作業,但多無強制性,注重學生的均衡發展。 課堂紀律:雜亂不堪VS松散自由 糟糕的課堂紀律,是中國老師們對英國學生最頭疼的地方。 其中一位老師楊老師稱,在中國不需要課堂管理學生的技巧,每個人都很守紀律,但在英國教書則非常具有挑戰性。她表示,一名女生在聽說英國男孩組合單向樂隊(One Direction)中的一名歌手離開樂隊的消息時,竟然哭著離開了教室。 在BBC公布的預告片里可以看到,中國老師指著黑板試圖引起學生的注意,但英國學生有的在課上說話,有的在吃東西,有的甚至對著耳機的音樂左右搖擺身體。一名學生在老師上課的過程中,滿臉笑容地扔紙飛機。為了讓學生“聽話”,有老師讓學生面對墻罰站,或坐到前排。 對于英國學生來說,他們平時上課時,課堂紀律往往很“松散”。以小學為例,上課時,英國小學生往往沒有固定的座位,而是圍坐在地板上,上課多以討論為主。每個教室有一塊白板和幾臺電腦,學生可以隨時使用。上課時沒有任何教材,教師講解完之后就給學生發放活頁練習,并根據學生學習程度和學習速度的不同向學生發放不同程度或不同數量的練習。此外,由于很多教室都是相通的,在上相同的課程時,學生們還可以自由走動,互相觀摩。 這種對比也可以從相應的數據看出來。經合組織發表于2011年的全球中學生課堂表現排行榜顯示,中國學生課堂表現排名第二,英國則位于第28。 盡管“中國式教學”模式遭到了國內網友的吐槽,但也有英國媒體為此叫好。《每日電訊報》記者理查德·斯賓塞撰文說,他贊成中國式教學。事實勝于雄辯,不僅各類國際學校排行榜將中國大城市的學生排在前面,即便是在西藏邊遠地區的學生,表現都超過一些發達國家的學生。 新京報全媒體編輯 顏小葉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