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不為成名為養性 瀘州30多名退休老人開啟“藝術 |
|
|
|
|
|
每周三下午3點,瀘州市老年大學的書法教室內都格外熱鬧,30多名退休老人聚集在此,開啟他們的“藝術人生”。炯炯有神的雙眼、遒勁有力的用筆……書法班教室內墨香四溢,老人們正認真地在紙上一筆一劃書寫著。
據了解,這個書法班的學生平均年齡足有60多歲,年級最大的已經90多歲了。和一般的課堂不同,老年大學培訓班的學生們對書法有著極高的熱情,每個人與書法都有著說不完的故事。為了寫好每一個字,他們半夜起來練習;為了提升字里行間的文化底蘊,他們苦讀文學名著;為了歷史文化的傳承,他們恨不得將書法刻進骨子里……
 周成書老師正在練習書法 愛到深處 他為書法落淚
初見周成書,他滿臉笑容,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很謙虛,話也很少。71歲的周成書是瀘州市老年大學書法班的班主任老師,退休后,他來到老年大學,一邊學習一邊任教。今年,已是他在老年大學的第16個年頭。周老師平時話不多,可一說到書法,就打開了話匣子。好幾次,在長達兩個小時的書法課上,周老師一直在說話,講到激動處,他突然失聲,最后沒能繼續教書法。
受父親影響,周成書從小就開始練習書法,父親在書法方面對他的要求也一直很嚴格。可惜后來因為各方面的原因,沒能繼續系統地練習書法。直到上世紀80年代,空閑時間稍微多一些后,周成書才開始長期堅持練習書法。也是從那時候起,他給自己起了一個字號——“則人”。他說,“則人”算是自己一生為人處事的總結,即做人、做事都要有一定的準則,要堅守一定的原則。
“(上世紀)八幾年的時候,我才開始大量臨摹字帖,一直都在堅持練。”周成書說,很多時候,他甚至一整天都在家練字。“當我提起筆,寫起字來,關于外界的一切,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了。有時,家人叫我吃飯,我還會覺得他們打擾到我,會生氣。”周老師說,對書法,他真的是越練越愛。
平時周成書話特別少,但每每談到書法,他卻似有說不完的話。“每次練書法,當我拿起筆的時候,那種感覺……”講到對書法的熱愛,周成書情緒非常激動,聲音幾度哽咽。看得出,這發自肺腑的喜愛,讓他已然無法找到能夠表達內心全部感受的詞匯。
自己熱愛書法,周成書卻不強求身邊的人都學習書法。他認為,現在的年輕人承受的生活、工作壓力都比較大,而學習書法是需要花大量時間的。“練習書法,貴在堅持。要想練好書法,不僅需要多練字,還需要大量閱讀。不管練書法是初級階段還是終極階段,都需要跟著字帖練。尤其是初學者,選擇最初學習的字帖,一定要選自己喜歡的字體,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感興趣,才會喜歡,才會堅持得更久遠。” 老年大學書法班,大家聚精會神學習書法 愛好書法 只為陶冶情操
程通雙今年67歲。以前他是個閑不下來的人,從火炬化工廠退休后又去新疆打工。2010年,他感到身體不適,前往醫院檢查,結果發現患了癌癥。為了治病,程通雙從新疆趕回瀘州,做了手術。此后,他沒有再外出,一直在瀘州養身體。因為動過手術,體育鍛煉對程通雙來講不太方便。于是,在朋友的推薦下,他來到瀘州市老年大學學習書法和山水畫、花鳥畫及人物畫四個科目,從進學校至今已堅持了兩年多。
談到書法,程通雙感慨頗多。他說,自己以前對書法只是略微了解過,但從來沒有專門學習。進入老年大學書法班學習的第一天,身體坐不正,紙擺不正,姿勢也不對,學習相當于從零開始。而他也從接觸書法那天開始,逐漸發現了書法的魅力。
程通雙坦言,自己這么大年紀才學習書法,并沒有制定目標非要學到大師級別,堅持學習完全是出于興趣愛好。“每次練書法,我都覺得很盡興。書法就是無聲的舞蹈,雖然我不方便參加體育運動,但寫字時靜下心來,身體坐端正,下筆剛勁有力,身體也要運氣,思想貫入其中,身心都得到了鍛煉。尤其是對我抗爭癌癥,更是起了不小的作用。練書法,極其陶怡情操。”程通雙說。
有時寫出自己滿意的字,程通雙會覺得非常有成就感。盡管忙了一輩子工作,退休后才接觸書法,沒有任何基礎,但堅持練了兩年,程通雙認為自己還是收獲了很多。“堅持練書法,不僅是寫字方面的進步,更多是幫助我調整了心態,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都好了很多。”
程通雙現在是老年大學書法班的班長,他說自己被大家推選為班長,是得益于同學們的信任,自己也要義不容辭地為大家服務。接觸了書法以后,程通雙看到班上有同學在寫地書,但大家都是用筆沾水在地上寫。他認為,每次寫地書不僅要帶筆,還要帶桶提水等,很不方便。有著化工機械基礎的他便開始琢磨著如何改良地書筆。他自己設計,親自動手,經過幾次試驗后,做出了改良版的地書筆,通過注水在筆桿子,以滴水的形式運作。每注水一次,可寫幾十個字。這樣,寫地書時就不用提桶,不用寫幾個字就去沾一次水,只需要帶一個稍大一點的塑料瓶給筆補充水就可以了,為老年班的書法愛好者們節省了不少體力和時間。
程通雙做出改良版的地書筆后,便義務為寫地書的同學們做筆。他說:“我自己買材料,親手給大家做,不收費。別人給我錢,我也不要,因為人家能夠用我做的筆寫地書,也算是看得起我。”
祝中華是程通雙在老年大學書法班的同學,他經常在忠山公園寫地書。前不久,程通雙也為他做了一只改良版的地書筆。祝中華告訴記者,程通雙做的地書筆,用起來比之前自己用的筆要方便很多。 休息時間,老師為學生們指點 努力練習 只為傳承文化
在老年大學書法班,今年61歲的祝中華學了四年左右書法,目前還在苦練階段。說起與書法結緣,祝中華說是因為自己的孩子。“孩子七八歲的時候開始學習書法,我在旁邊陪讀,每次認真聽,回去還要給孩子復課。”祝中華說,他從小就喜歡書法,但沒有進行系統練習,在陪孩子學書法的過程中,自己對書法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前幾年,祝中華退休了,有了更多時間,就想系統、全面學習書法,于是,他開始了練習。祝中華說,只要有空他就會提筆練字,每練好一個字,都能讓他高興好多天。“千字文我都練了好多遍了,最開始的一年我練的是楷書,現在在苦練行書。”祝中華說,他已經練了好幾遍《千字文》,在練字的同時,也學習了《千字文》的內容,提高了自身的文化涵養。
祝中華說,他的筆墨紙硯等寫字工具一直都擺放在桌子上,有時半夜醒了就馬上起來寫,等到有睡意了再繼續睡。“練字能夠讓人忘記憂愁,讓人心胸開闊。”祝中華說,除了讓人心態改變,還能讓他結交更多的朋友。每次與朋友切磋交流,都能碰撞出新的東西,對書法的認識又進了一層。“此時,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不是為了利益,而是為了共同的愛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回歸了本真”。
如今,祝中華一有時間就會到忠山公園寫地書,每次寫都有人在周圍觀看,還有人試寫。祝中華說,有一次他在公園寫地書時,一對父子從他身邊路過,孩子想來試試,但正好他的地書筆沒水了,在去加水時,這對父子已經離開。后來,祝中華特意去找這對父子,讓孩子再來體驗。“我覺得某種意義上對大家也有一種帶動作用,讓大家對書法有了一點點了解。”祝中華說,他想通過書法,將中國的歷史文化傳承下去。
潘超 記者 陽霞 游容
作者:陽霞 游容 更多精彩: 希金斯賭球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