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給孩子一個幸福童年
——河南省新安縣新城實驗學校減負紀實
河南省新安縣新城實驗學校改變現行的教育評價制度和評價標準,通過打造七彩課堂、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等措施,成為當地減負增效的一面旗幟。
孩子們自帶菜品,自己動手,按照自己的思路制作出令人眼花繚亂的美味佳肴……暑假前夕,記者在河南省新安縣新城實驗學校校長王金華的引導下,全程參觀了該校的七彩課堂。無論是廚藝課,還是制作、健美等課程,孩子們的舉手投足,專注又認真,令人贊嘆。王金華告訴記者,這樣的大課程全校48個教學班每周一次,平時各班級將七彩課程的相關知識貫穿于教學之中,讓孩子們在“玩”中增長知識。
教師退到臺下,學生走到臺上
新城實驗學校是新安縣于2004年新建的一所小學,由于多種原因,當初的辦學、教學并無特色可言。2006年,該校對全校1000多名學生做了一個調查,發現有一半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厭學情緒。
經過反復調研,王金華和教師們認為,問題出在現行的教育評價制度和評價標準上。他們開始設想:如果多幾把尺子衡量學生,讓他們體驗到快樂、成功和尊重,他們還會厭學嗎?
“給孩子一點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鍛煉;給孩子一些問題,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給孩子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去展示。”于是,新安縣新城實驗學校提出了這樣的辦學理念。
記者見證了該校五年級(7)班一節數學課的全過程:課堂由創設情境、問題呈現,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展示主題、規范評價和問題訓練、合作指導幾個階段組成。課堂由學生中的教師助理當“導演”,來自每個小組的學生代表上臺發言或演示公式。整個過程雖復雜緊張,但卻進行得有條不紊。在學生們充分地“表演”之后,當任課教師的短評剛剛結束,下課的鈴聲便響了。
這就是新城實驗學校創造出來的“學本課堂”。在這里,構建了新型的小組合作學習機制,每個小組有自己的組名、組牌、組歌、愿景。學習,變成了伙伴之間的思想碰撞、討論探究。正像一位學生在日記中這樣描繪上課時的情景:“同學們在笑,老師也在笑,教室的空氣中都是笑的味道。”
成長比成績重要
劉靜雯是新城實驗學校五年級(5)班學生,這兩年,她在學校開展的“快樂閱讀”活動中嘗到了甜頭。
“老師強調健康成長比考試分數更重要,我以前非常在意考試分數,現在更在意的是好書閱讀活動。”劉靜雯告訴記者說,“一有展示演講任務,我就會找大量的參考書,還要上網查資料。媽媽說,每次學校活動之后,就能感覺到我成長了好多!”
“只有真正減負,孩子們才能有全面發展的保障。”新城實驗學校四年級數學教師趙旭梅說出了教師們的共同感受。
這幾年,新城實驗學校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花費大量的精力,利用家長學校、校信通、校報、家長座談會等多種手段,讓家長們認識、接受并最終樹立“分數不能代表一切”、“成人比成才更重要”的教育觀念。
六年級(4)班學生龔乙戈告訴記者,四年級以來,每星期的雙休日,她都雷打不動地在媽媽的陪伴下到新華書店購買兩本書,閱讀之后還要參加學校的圖書交流活動。去年,她讀過的書超過100本。讀書讓她的知識面得到了極大的拓寬,而這些都是在學校不布置或少布置作業的前提下才得以實現的。
王金華告訴記者,學校對孩子成長的評價制度和評價標準進行了大膽改革: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讓他們看到自己的特長和價值;采用毛遂自薦的形式,讓更多有特點的學生脫穎而出。于是,很多平時看似不起眼兒的學生大放異彩,他們或熱心公益,或熱愛文藝,或擅長體育,每個學生都把自己最亮麗的地方展現出來,收獲被認同的快樂。
將教師潛力變成辦學實力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