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微博)3月16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道,金線魚、赤棕魚、帶魚、魴魚、虎鯊、三文魚、東星斑、帝王蟹、澳洲大鮑魚、菲律賓野生甲魚……見過的、沒見過的,數百種野生海鮮都出現在老劇場文化公園。
昨日上午,由鷺江街道辦事處、廈門晚報社主辦,千樹創(chuàng)意、吉治百貨、開禾市場商家自治小組協辦的老劇場文化公園第二期早市活動—“魚市學堂”讓市民大開眼界,采購、辨認、烹飪、品嘗海鮮,一條龍服務讓市民大開眼界。
最好學
海鮮琳瑯滿目,提問五花八門
“這是什么?”“這個怎么煮?”昨天早上還不到8點半,許多市民已經來到現場。面對市民五花八門的問題,現場擺攤的八市攤主們耐心地一一回答。李金福一下子帶來了三四十種海鮮,單單鰻魚就有白鰻、紅鰻、虎鰻、珍珠鰻等。
張細坤已經在八市經營了多年的海鮮了,昨日他也帶來了在廈金海域剛剛捕撈上岸的狗蝦、鱸魚等。他說,“大部分市民還是分辨不出野生還是養(yǎng)殖,希望能教他們分辨。”
最新鮮的野生黃花魚“姍姍來遲”,一到現場就被團團圍住,市民們紛紛取經如何辨別是否野生。一位老大爺特別帶著錄像機,一邊學習怎么判斷,一邊錄下來。
最精彩
三大廚拿出看家本領,市民相機拍不停
精選上等大海蝦,剪開背部,洗干凈,沾點生粉,咸蛋黃炒至起泡,倒到海蝦身上,一道美味的海蝦咸蛋黃誕生了!八市周邊大排檔三名廚師現場教授海鮮烹制,吸引許多市民圍觀。
“那是餃子嗎?”“蝦餃嗎?”“不是,那是香酥海蠣盒。”市民一聽,十分詫異。香酥海蠣盒?沒吃過吧?沒聽過吧?原來是1618海鮮大排檔創(chuàng)造出的美食品種。此外,老板曾建坤還帶來招牌菜迷蹤豆腐和香辣海鮮匯。來自富貴海鮮大排檔的陳玉清廚師也不示弱,帶來特色鐵板燒汁魚、橡皮魚熗鹽水。
“白灼魷魚是熟了再切?”很多市民第一次聽說。在同安眼鏡封肉點廚師趙偉的攤位前,很多人都驚訝于他白灼魷魚的順序。趙偉說,為了保證白灼魷魚的鮮甜,要先灼后切。白灼魷魚主要吃的是蘸料,而他帶來的蘸料也是店里特制的。
三名廚師各展廚藝,市民看得津津有味,后面的人看不到,一直喊“你低一點,讓我看看”。不少人拿著相機拍個不停,打算回家好好學。
最美味
幸運兒圍桌品海鮮,競拍紅鱘帶回家
八仙桌、木板凳、閩南傳統特色的公雞碗,品嘗最地道的海鮮,自然少不了這些傳統物件。昨日,最幸運的莫過于通過本報和@秘密廈門征集的20名幸運市民,大菜還未上桌,先品嘗到海蜇皮、餡餅等八市小吃。
幸運兒吃得津津有味,場外看的人直流口水。“中午回去都不用吃午飯了。”黃女士和兒子滿足地說。65歲的王先生說,“是兒子報的名,讓我來吃的。”王先生是老廈門人,和兒子一起來“魚市課堂”,除了享用海鮮美食之外,還買了扁食、魚等,兒子還花了150元競拍了一只紅鱘,打算回去蒸了給小孫女吃。
美食體驗團還票選出3道美食:最有特色的菜—迷蹤豆腐;最喜愛的菜—海蝦咸蛋黃;最美味的菜—同安封肉。
最愛心
義拍野生海鮮,所得捐給愛心超市
“魚市課堂”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慈善拍賣,拍出兩條野生黃花魚、兩只紅鱘、一只野生目魚,共拍得720元善款,捐給鷺江街道愛心超市。
拍賣前,海鮮行家現場教授辨別野生海鮮。黃花魚很難鑒別,只能從外形上看,野生的顏色深黃,比較瘦,人工養(yǎng)殖的黃色比較淺,但比較肥。目魚都是野生的,主要看有沒有泡過水。
而現場拍賣的海鮮都是野生的,每樣都以10元起價,最后都拍出了高價。墨魚拍得140元;黃花魚一大一小,分別是160元、110元;紅鱘一大一小,分別是160元、150元。
雖然拍出高價,但是內行的人都說不貴,野生的,值了!“我們平時也常買海鮮,但能買到野生的很少,野生的紅鱘煎了是最好吃的。”方先生以160元拍得一只紅鱘,高興地提回家。
聲音
“讓老廈門找到古早味的感覺”
眾多海鮮讓孩子們看得眼花繚亂。7歲的陳健樂見識到不少從未見過的海鮮。陳媽媽說,雖然不是本地人,但是孩子在這里出生長大,理應認識海鮮。
活動現場有不少老面孔,都曾參加過老劇場文化公園的首期早市活動。住在長青路的盧先生是老廈門愛好者,這次他又帶著相機來拍照,還買了土筍凍。郭先生向記者展示剛買到的石斑魚,“你看,眼睛亮晶晶的,很新鮮啊!廈門人就要吃野味。這場活動辦得很好,讓老廈門找到古早味的感覺,也讓外地人體驗老廈門的文化。”現場參展的陳源香肉松店的老板陳祥萍說,“東西很實在,貨真價實,老百姓就需要這樣的形式,希望下一期早市活動能繼續(xù)挖掘、展示老廈門的文化。”
開禾市場自治小組的負責人紀舜益說,自從成立自治小組之后,開禾市場缺斤短兩、摻假等情況正在逐步減少,開禾市場的商家也希望能樹立市場的形象與品牌,成為讓市民最放心的市場。
特寫
3斤扁食肉手工敲打,要3小時
政和扁食、阿杰五香、芋包王芋包、薄餅、鹵魴魚、陳源香的肉干、肉松……沒能免費品嘗海鮮大餐,市民們還可以在小吃區(qū)品最地道的廈門小吃。
“咚!咚!咚!咚!”在政和扁食的攤位前,范東升正雙手掄著木槌,富有節(jié)奏地敲打著案板上的肉。這樣的扁食做法已經傳了三代人了。叔叔肖志華指著打好的肉泥說,現在做扁食的肉大都是用機器打的,看不到白白的肉筋,手工打的才Q。3斤肉叔侄倆就得敲打3小時,范東升說,木槌在空中的時候手要放松,快要落下打到肉時手腕才用力,和打拳是一個道理。從洪文趕來參加活動的陳阿姨,捧著一碗熱騰騰的扁食,一邊吃一邊稱贊。
一旁的鹵魴魚攤位,不到半小時,鹵魴魚全部賣光。老顧客說,全廈門就這一家,很新鮮,很好吃。鹵魴魚也是廈門的特色美食,但已經很少有人做。老板陳阿星在營平路賣鹵魴魚已經有30多年了,每天都會買來一條大魴魚。他親手殺魚,配制調味料鹵魚。“找不到接班人”的陳阿星為了參加活動,叫弟弟到店里幫忙,又叫朋友到現場當幫手。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yè)陪護、服侍老人、醫(y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