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緣際會,白謙慎結識了諸多民國前輩名流后人。經過風霜戰亂,看過國運起落,近距離的點滴相處中,白謙慎切身感受到這些前輩的氣度非凡和處變不驚。 
白謙慎入職浙大文化遺產研究院。 (圖/高劍平) 赴美29年后,白謙慎回國了。6月29日,他正式入職浙大文化遺產研究院。 在全球藝術史領域,白謙慎是中國讀者最為熟悉的藝術史學者之一。由哈佛大學出版的《傅山的世界》早已獲得中西學界的高度評價。目前,他正在研究晚清名宦吳大澂,通過這一個案研究,他試圖還原晚清士大夫群體的業余文化生活。 
1986年10月,白謙慎離開北京大學研究生院,踏上了前往羅格斯大學攻讀比較政治博士學位之路。4年后,他轉學至耶魯大學攻讀藝術史,師從國際著名藝術史學者班宗華教授,1996年獲博士學位。短暫地任職西密歇根大學后,他轉至波士頓大學藝術史系,在那里執教18年。 20多年來,因由濃厚的故鄉情結,他與國內的老師和同道始終保持著密切聯系。1988年冬,在國內和港臺書法界具有廣泛影響的滄浪書社成立。白謙慎便是發起會員之一。 在他留學期間,國內和海外的藝術交流還很少,他不斷撰文,向國內介紹美國華人書畫社團和人物,其中就包括張充和、王方宇、傅申等。臺灣剛剛解嚴,他也通過臺灣留美學生把大陸出版的書法雜志帶到臺灣,并利用羅格斯大學東亞圖書館的資料,向大陸介紹臺灣的書法家。1989年,他在美國促成了滄浪書社赴臺展覽,這是大陸書法社團最早在臺灣的書法篆刻展覽,得到了臺灣同道的普遍好評。1990年,他和友人在羅格斯大學舉辦了第一個當代中國書法篆刻展。 人生走過了一個甲子,白謙慎告訴記者,回國本是計劃中的安排,“早就和朋友說退休了要回中國,那是故土啊。” 兩年前,浙江大學的友人誠邀加盟,他謝絕了。前年冬,南方某大學邀他出任藝術學院院長,思考再三,不喜歡處理人事關系的他放棄了這個機會。2014年夏天,浙江大學再次發出邀請,他被浙大的誠意所感動,于是說服了同樣在美國大學任教的太太,落葉歸根。 本以為終結了在美中兩地奔波、左支右絀的局面,剛歸國的白謙慎卻發覺邀約接踵而至。這不,7月8日一早,他又接到了上海老鄰居陳丹燕的來電,轉達朋友邀他做講座的信息。“中國是人情社會,應酬多。我總是能推就推,不過老朋友出面,就不便推辭了?!彼χf。 因緣際會,與諸多民國后人頗具淵源 陳丹燕是白謙慎少年時的鄰居。白謙慎在滬上研習書法時,正值文革后期。在革命的年代卻有機會接近傳統文化,使陳丹燕甚是好奇。30多年后,當陳丹燕帶著女兒到波士頓選擇大學時,問起早年學書法的事,白謙慎告訴她,自己的5位老師中有4位來自民國世家,分別是出身常熟望族的蕭鐵、孫中山外孫王弘之、西泠印社創社會員金承誥之子金元章、章炳麟侄孫、申報主筆章保世之子章汝奭。 而到了美國,又由于書法的“牽線”,白謙慎在“合肥四姐妹”中的小妹張充和與八大山人的權威王方宇的推薦下進入耶魯大學藝術史系。上學期間,他在老師班宗華教授的帶領下,到海內外首屈一指的收藏大家王季遷家中觀畫,并經常拜訪翁同龢的五世孫翁萬戈先生以及清政府駐英大使劉瑞芬的后人劉先女士。 經過風霜戰亂,看過國運起落,近距離的點滴相處中,白謙慎切身感受到這些前輩的氣度非凡和處變不驚。 他說,老人們沿襲了中國古代菁英文化的傳統:書畫是最主要的藝術愛好。“我能跟這些前輩聊天,是一種緣分,也是一種契合。在他們身上可以看到,民國文人在藝術生活上其實和晚清是銜接起來的。這些前輩正逐漸凋零,他們的價值已無法替代?!?/P> “書法改變了我的一生?!睂懙靡皇值溲判】陌字t慎沒想到,對筆墨的熱愛不僅為他學習中國古代文化打開了一條通道,而且,書法獨特的藝術魅力也為他帶來成為諸位前輩的學生或忘年交的可貴機緣。 漫步在7月的浙大校園,濛濛細雨中,白謙慎將自己與這些民國前輩的交往回憶娓娓道來。 
1937年孫中山外孫王弘之與家人合影。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