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忙、沒時間做,或是壓根不會做飯,這是大多數中國白領面臨的問題。而在長輩眼中,如今會做家務的女孩子是越來越少了,做飯、帶孩子似乎都成了長輩的事情,“80后”、“90后”的自理、獨立性還有欠缺。
不過,這樣的局面正在出現改觀。如今,烹飪課、烘培課成為時尚白領們的心頭好。蒙頭大睡或是逛街吃飯,這樣的周末早已過時。“每周末逛街買一堆不需要的東西既浪費時間又浪費錢,不如報個興趣班來得充實。”
過一個既有“營養”又輕松的周末正成趨勢。許多商家也瞄準了這一市場,紛紛開出了各種高價興趣班。近日,廣州200元一節的高價廚藝課就引起了廣泛關注。花大錢學做菜到底值不值,這恐怕還得因人而異。
錢不白花
兩三百元一節廚藝課,一個半小時時長,教做魚頭湯、毛氏紅燒肉、螞蟻上樹三道菜,近日,廣州的“高價”廚藝課引起了廣泛關注。
“煎魚的時候經常破皮,要怎么解決呢?切一片姜,均勻擦拭鍋底,就可以有效避免魚粘鍋。”這是廚藝老師正在教學員做魚頭湯。客廳正中央的長形桌上擺放著案板、肉、姜、蒜等食材和調料。6名學員一邊聽課,一邊記筆記。食材很簡單,器具也不復雜。在教授過程中,老師會教一些小技巧。老師教完課程后,每位學員自己操作一遍,有專人在旁邊指導。
雖然價格昂貴,但卻深受白領們的歡迎,事實上,這個價位的廚藝課在市面上并不少見。
而這種行為在大多數長輩眼中與“敗錢”無異。“什么,學3個菜要200元?我燒3個菜的成本也差不多這些,燒菜有什么可學的,我們那時候都是自己摸索或是和長輩學,哎,現在的小年輕花樣就是多。”50歲的家庭主婦周巖(化名)是一個燒菜能手,粵菜、本幫菜、日式料理、川菜,你想得到的菜式她基本上都會做,就是這樣一個廚師級人物卻沒有上過任何料理培訓課,全憑自己摸索。
“我平日里在外面吃到什么菜也會吸取其精華,回去嘗試,不斷發明新菜。”周巖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這是她的一個興趣愛好。而對于時下年輕人報烹飪班的行為,她認為,大部分人主要是趕時髦,不是真正愛做菜。
但在白領張林看來,烹飪班可以讓自己省去很多在家試驗的時間,又可以豐富自己的周末時間,所以和朋友一起報了一個蛋糕烹飪班。“一開始是朋友介紹學烹飪,圈子很重要,自己一個人有時很難堅持,有了固定的圈子,大家不僅可以學做菜,還可以交朋友,互相交流經驗,也是一個不錯的社交圈。
事實上,烹飪課就像是瑜伽課、游泳課一樣,之所以受到白領歡迎,不僅是課本身,更是一種新的充實自己的生活新方式,也是拓展社交圈的一個好方法。“新時代女性就該什么都學吧。”張林笑著說。
學廚的過程確實是一種身心放松的愉悅享受,同時,也是如今熱門的人際交往新方式,真正的以“食”匯友。調查顯示,在注重飲食文化的中國,“聚餐”排在中國百姓最為普及的社交方式。
“一堂課聽下來,我會發現自己之前做菜犯過不少錯誤。”在上海一家廣告公司擔任策劃經理的Jenny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烹飪課在外人看來很簡單,但上了之后才知道,做菜有那么多精細的學問,學一些鮮有人知的小知識很有意思。“從簡單的切菜開始,怎么調味、怎么煎炒、怎么裝盤才漂亮,即使多年下廚的人也難達到這樣的廚藝水準。以前工作忙,經常吃餐廳已經厭倦了,想想還不如自己能下廚做菜,這樣也能緩解一下職場壓力,還能提高個人品味。”現在Jenny已經能做出20多道菜,而且常常宴請同事或是朋友到家里來嘗嘗自己的手藝,趁聚會的機會增進彼此的感情。“我所在的烹飪班里,也有很多是平日里工作忙的白領,他們都認為在這樣一個輕松有趣的烹飪課堂,在大家有著相同愛好的學習圈子里,既能交到朋友又可以學到好廚藝。不僅可以化解職場壓力,如果運用得當,也會給職場形象加分。”
據Jenny透露,其經常要陪客戶吃飯“聯絡感情”,餐桌上,大家會在不經意間聊到與美食和烹飪相關的話題,而懂得烹飪懂美食,就能更好地與客戶拉近距離。
掌勺白領
除了業余愛好,如今,一個新的階層也在悄然誕生,且正在逐漸壯大,這就是“掌勺白領”。“掌勺白領”多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如白領、女大學生等,她們共同的特征是有品位、時尚、目標明確。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