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多家媒體在大篇幅報道鎮中的高考輝煌史時,鎮海中學僅在校門口的兩塊小黑板和校園網上以百余字公布學生們取得的佳績。當大家以為鎮中學子平日里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時,他們積極參加活動,捧回一個個國際大賽獎杯,他們熱心公益事業發揮著自己的力量。而這一切,離不開引導他們的老師。
和學生共成長
“我去沈老師家吃過飯,他廚藝很好。”“他皮膚黑黑的,經常笑嘻嘻。”這是文科班高三(3)班學生眼中的班主任沈興偉。
這個班里出了今年全省文科第一名嚴丹華、第25名洪詩羽,高考700分以上有六人。
6月26日上午,見到沈興偉時,他正在辦公室門口的走廊上給學生打電話。“志愿填報得怎樣了?對,根據你的分數,查一下復旦大學近幾年的錄取分數線。”從詢問到指導填報志愿,再到安慰,這個電話足足打了15分鐘。
今年26歲的沈興偉,是第一次帶畢業班,也是首次做班主任。“剛開始擔心無法融入學生中,還擔心經驗不足做得不好。”針對年輕的班主任,鎮海中學多年沿襲班主任師徒制度、德育導師,即有經驗的資深教師傳幫帶年輕教師,使沈興偉這樣的年輕教師快速成長。
作為班主任,自然要關注班里每一名學生的心理變化。每周的“班級日記”里,學生們寫下對班主任說的心里話,有向老師要求更換座位的、有模擬考成績下滑心情失落的、也有對未來感到困惑的,面對學生們遞交上來的“班級日記”,沈興偉都會仔細分析、認真對待,一一回復。
“施文濤、陳一戈,最近的表現挺不錯的,獎勵這周六到我家來吃飯,怎么樣?”“好呀。”班里的學生幾乎都分批次去過班主任家吃飯,以朋友方式自在相處。
每天6時40分出門,22時后才到家,沈興偉的每個工作日都是如此,因此很多時候無暇顧及家人。如今他的愛人已有7個月身孕,但忙于工作的他,都無法陪同愛人產檢。
“參加學校的詩朗誦、舞蹈、唱歌比賽,還有班會課公開演出《雷鋒在今天》,我們班的學生都有很好表現。”說到學生,沈興偉發自內心的自豪。在沈興偉班里,有靈通記者團的嚴丹華、洪詩羽,有校園十佳歌手施文韜,有組織社會公益活動活躍分子金程程,還有《中華好故事》第一季總冠軍獲得者章會凌,班里四分之三的學生是學校各類活動、社團的參與者、組織者、推廣者。“當這個班主任讓我難忘,我為學生感到驕傲,在鎮中我和他們一起成長。”沈興偉說。
德育重于智育
周愛紅1998年從寧波大學畢業,在鎮中教語文,她是名副其實的冠軍班主任:2010年和2015年都帶出了全省理科第一,2012年帶出市文科冠軍;做任課老師時,2012年班里出了理科全省冠軍。
今年她所帶的班級,成績亮眼:全班42人,囊括全省理科裸分冠軍和加分冠軍,740分以上的學生有9人,最低分694分,全班平均分722.9分。
“面對如此優秀的學生,我倍感壓力,把每一堂課都當成新課來備課,而不是簡單地重復。”周愛紅說,上一堂課,前期需要找大量的素材,“因為平時學校強調學生自學,老師講課沒有吸引力,學生就會失望。”周愛紅說,鎮中的教師一心撲在學生身上:“老師都喜歡待在學校,學生有問題,就能找到我們。”
應常偉是高三(1)班的班主任,也是英語教師。作為班主任,他一方面鼓勵學生在學習之余多參加活動,增強集體榮譽感;另一方面注重德育培養,將細節做到位。“小到學生的坐姿,大到德育培養,我都管。”
金旭統是應常偉班里的學生,在老師指導下,他有20多篇創新科技論文發表在校刊上,2篇論文發表在國家核心期刊《物理通報》雜志上。同時,還有7項創新科技成果榮獲全國、省、市學生科技創新獎。在鎮中,像金旭統這樣的學生還有很多。2012年,鎮中開始深化探索課程改革之路,將更多的發散性選修課帶入課堂,讓不同特長的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及創新能力。
(記者林穎 通訊員曾昊溟)
編輯:楊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