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知識產權和大數據:創新驅動發展的一體兩翼 創新是推動社會前進的重要力量,作為創新核心的知識產權與大數據,是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競爭手段,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力量支撐,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不竭動力,是創新驅動發展的一體兩翼。 1.知識產權與大數據彼此融合、共同促進。 據新華網2014年12月23日報道,阿里巴巴正嘗試聯合政府相關部門,利用大數據保護知識產權,并計劃定期公布“線下假貨分布及流通地圖”。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知識產權制度承擔激勵創新、推動創新的使命,具有“創新之法”功能,是創新活動和知識經濟的保護神。知識產權是我們參與市場競爭的武器,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我國各類企業參與沿線國家投資建設,知識產權是產品“走出去”的制度支撐;隨著中央新批準的三個自貿區和上海自貿區的升級,自貿區的高、精產業和國際知名企業不斷入駐,知識產權是跨境貿易的機制保障;實施深化改革戰略,鼓勵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由“中國制造”升級為“中國創造”,知識產權是“中國創造”的必要條件。2014年,我國知識產權工作加快推進,按照“激勵創造、有效運用、依法保護、科學管理”的方針,以市場為導向,著力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2014年底最高法在北上廣相繼成立了知識產權法院,2015年4月石家莊等7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被設立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2014年我國共受理發明專利申請92.8萬件,同比增長12.5%;發明專利申請所占比重達到39.3%,超過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的36.8%,專利申請結構優化。 在海量數據存在的今天,數據將是下一個社會發展階段的金礦。大數據是在合理時間內對海量數據達到采集、管理、處理并整理成為對企業經營決策具有較高參考價值的資訊。大數據不僅意味著對海量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挖掘和分析,更是一種顛覆思維的技術變革。大數據是促進知識產權業態發展的技術支撐,知識產權是大數據創新技術的應用載體,知識產權和大數據既是資源又是手段,兩者相互促進、互相融合。知識產權與大數據作為創新發展的重要資源和核心要素,已上升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國家戰略,共同構成為創新型國家建設、深化改革、提升經濟的一體兩翼。 2. 知識產權攜手大數據助力“互聯網+”。 “互聯網+”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發展的新形態、新業態。知識產權與大數據是互聯網和傳統產業深度融合的支撐。知識產權保護是“互聯網+”的核心,“互聯網+”的新技術的法律適用對知識產權保護構成挑戰,發揮知識產權主導作用就抓住了互聯網發展的“命門”。 近年來,與互聯網有關的競爭激烈頻繁,微信購物、電子商務等新興網絡服務平臺群體性侵權不斷增加,知識產權侵權案件上升明顯。創客時代公司商標的申請,專利基礎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移動電子商務版權的保護,跨地域、跨國界網絡行為的監管等都是知識產權急需解決的問題。大數據利用抓取、跟蹤、分析技術增強知識產權侵權的監管,知識產權保護大數據分析發揮效能。大數據是創新力提升的關鍵,是傳統產業升級的重點。大數據幫助傳統企業快速精準的獲取新興市場洞察和客戶群體預測,針對用戶需求,提供解決方案。對企業的未來發展提出具有前瞻性的看法,將抽象出的規律上升了知識或智慧以輔助決策。如果互聯網僅僅是被動的“+”傳統技術,加不出新業態、迸發不出創造力。只有大數據資源的自主開發利用,變被動為主動的“互聯網+”才能發揮創新效能,激發創造力。知識產權保障大數據技術滲透到傳統企業每個發展階段,大數據則保障知識產權的安全網延展到傳統企業各個角落。知識產權和大數據是產業提升競爭力的利器,通過制定兩者相融合的“互聯網+”標準體系,構建產業升級的環境,將使傳統產業在競爭中和貿易糾紛中掌握主動權。 3. 知識產權保障大數據創造未來產業生態。 創新是開啟未來大門的鑰匙,知識產權和大數據的融合將創造全新產業生態圈。大數據為知識產權運用提供方向和落腳點,知識產權則為創新發展保駕護航。大數據將碎片式的、相互獨立的知識產權“信息孤島”和“應用孤島”連接起來,形成信息共享的知識產權新業態。知識產權保護大數據應用全過程和創新發展的全領域。既要防止數據資源壟斷,保護創新動力;又要激勵數據基礎資源共享,發揮最大效能。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