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是根據將來的社會需求來塑造孩子的行為方式。如果你的孩子將來是在一個封閉的、紀律嚴明的、外界控制力強的環境里工作,那么你的這種教育方式很適應。但是,將來是越來越開放的社會,需要我們的孩子有很大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孩子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一生中會嘗試多種工作,與我們成長的過程完全不一樣,那么就不能生搬硬套我們小時候接受的教育方式。
第二,嚴格的教育也許會培養出孩子好的習慣和好的身體,但是孩子很可能非常不快樂,對于自己的欲望,要不是壓抑的,要不是麻木的。有人研究過孤兒院、寄宿、單親、家養、日托的孩子,智商和能力都沒有差別,就是在情緒、情感和性格方面有很大差異。情緒和情感是人對事物的態度,除了遺傳外,具體的表現形式是要在后天培養的。
那么,什么是適當的教育呢?比如,孩子愛吃西式快餐里的炸雞,有的家長每周都要帶孩子去吃至少一次,對孩子的需要很放縱地滿足,那么將來孩子對于自己的需要也會為所欲為地去滿足,當然會對身體不利。好的一方面是,這樣的孩子性格上會很開放、很靈活,很會讓自己高興,不壓抑自己,但是吃苦能力差、毅力差。有的家長從不帶孩子去吃,孩子的欲望逐漸消失了,將來很容易興趣很少,不會滿足自己的需要,也沒有什么需要。有的孩子則把欲望壓抑了,但是會轉化成別的欲望。有的家長嚇唬孩子,說這種食物對孩子有害,孩子不敢吃了,但是將來會特別在意細菌、疾病等問題,過于惜命。比較好的做法是,幾個月一次或臨時來不及回家吃飯的時候可以滿足一下孩子的需要,孩子因為吃的次數不多會很新鮮,也會知道來不及的時候可以吃一下,就比較靈活,不是按規定怎么樣怎么樣那么死板。
其實,我們不應該扼殺孩子的欲望,要培養孩子自己調整自己的欲望,并且有健康的宣泄渠道,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