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學會說話以前,有著豐富多采的體態語,你能辨認嗎? 美國嬰兒心理學教授斯克佛所著的《嬰兒面部表情與心理活動》一書,分析了嬰兒的面部表情語言,大致歸納為以下幾種: ▲癟嘴啼哭表示需求 嬰兒的哭聲是最初的心理語言。由于6個月前的嬰兒不能用語言和動作來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意愿,因此,啼哭是與情緒、感覺以及生理需求聯系在一起的,作為一種表達方式用來表示他的身體狀態和各種意愿,以引起父母的注意,達到滿足他各種生理和心理需求的目的。 寶寶癟起小嘴,好像受到委屈,這是啼哭的先兆,接著就是小聲到大聲的啼哭,這種表情和哭聲其實是向成人訴說著他的需求。譬如,肚子餓了要吃奶,寂寞了要人逗樂,厭煩了要大人抱起來換個環境或改變一種姿勢。這時,細心的父母會觀察到寶寶不同的哭聲,揣摩出寶寶的要求,適時或及時地滿足他的需要。喂他吃奶,和他逗樂,抱他到室外觀看,或讓他俯臥、扶他坐起來、爬一爬,改變他仰臥久睡的姿勢等。 ▲牽嘴而笑,表示興奮愉快 寶寶出生后就能發出“自發性的微笑”,這是一種本能的情緒活動,也是身體舒適的反應。2個月后,寶寶喜歡母親的愛撫、父親的逗樂,得到滿足后就會手舞足蹈,表現出興奮和愉快的情緒,出現“社會性的微笑”。這種反應就是一種初步的交際形式。 寶寶笑的形態是突然發出的,短暫而快速,口角牽動,笑容驟現,同時伴隨著滿目發光,兩手晃動,舒展著魅力,接著笑容立即停止,等候大人的鼓勵。這時,媽媽應該笑臉相迎,用手輕輕撫摸寶寶的面頰,或在其面、額部親吻一下,以示鼓勵。這時,寶寶還會以微笑對父母的行為表示滿意。嬰兒的笑對其身心發展極為有利。 ▲撅嘴、咧嘴,是小便的信號 據研究,男嬰通常以噘嘴來表示小便,女嬰多以咧嘴或上唇緊合下唇來表示小便。父母若能及時觀察到嬰兒的嘴型變化和小便時的表情,就能摸清嬰兒小便的規律,從而加以引導,有利于逐步培養寶寶的自控能力和良好習慣。 ▲紅臉橫眉,是大便的信號 寶寶先是眉筋突暴,然后臉部發紅,目光發呆,有明顯的“內急”反應。這是大便的信號,這時,父母如能立即作出適當的反應往往可以把到寶寶的大便。 ▲眼神無光,提醒父母要警惕 健康嬰兒的眼睛總是明亮有神,轉動靈活自如。若發現寶寶眼神黯然無光,呆滯少神,很可能是他身體不適,有疾病的先兆。這時,父母要特別細心地注意寶寶,發現疑問及時去醫院檢查,及早采取措施。中國家庭教育網 ▲玩弄舌頭、嘴唇吐氣泡,表示自己會玩 大多數寶寶在吃飽喝足、換干凈尿布,而且還沒有睡意時,會自得其樂地玩弄自己的嘴唇和舌頭,吐氣泡、吮手指等,這時,他喜歡獨自長時間的玩,成人不要去干擾他 |